【病案名稱】消渴病類案
【姓名】王某某
【性別】男
【首次就診日期】2022.06.27
【主訴】糖尿病病史10年余,腰膝酸軟,自汗乏力2周。
【現(xiàn)病史(刻下癥)】患者發(fā)現(xiàn)血糖增高至今10年余,平時服用二甲雙胍及格列吡嗪控制血糖,血糖控制尚可。2月前開始出現(xiàn)腰膝酸軟,自汗,肢寒畏寒,記憶力減退,納呆乏力,腹脹便溏等癥,現(xiàn)就診我院門診。癥見:神清,精神疲憊,面色不華,腰膝酸軟,自汗出,夜尿頻多,大便稀溏,納寐差,舌淡胖苔白滑脈沉弱。
【辨證要點】消渴病類,腰膝酸軟,自汗,舌淡胖,苔白滑脈沉弱。
【中醫(yī)診斷】消渴類病(脾腎兩虛證)
【治則治法】益氣固表,溫補脾腎
【中醫(yī)治療方案】玉屏風散合金匱腎氣丸加減:防風10g,黃芪30g,蓯蓉20g,山茱萸30g,山藥15g,鹿角霜30g,補骨脂10g,沙苑子10g,巴戟天10g,淫羊藿12g,益智仁10g,枸杞子20g,辛夷6g,黃精20g,酸棗仁15g,炙甘草10g,陳皮12g,炒白術20g。
水煎溫服,水2.5碗煮8分,渣兩碗煮7分,一日兩次,5劑。
【按語】本證以脾腎陽虛為特征。脾氣虛弱,表虛失固,營陰不能內守,津液外泄,則自汗;脾陽虛弱,不能運化水谷,水濕內停,故納差,便溏;腎陽不足,不能溫煦,則腰膝酸軟;腎陽虛弱,不能化氣行水,水液直趨下焦,津不上承,故消渴,小便清長;腦為髓海,腎精不足,不能生髓沖腦,故健忘。方中黃芪甘溫,內補脾肺之氣,外可固表止汗,為君藥,白術健脾益氣,助黃芪以加強益氣固表之功,為臣藥,佐以防風、辛夷走表而散風邪,合黃芪、白術以益氣祛邪。且黃芪得防風,固表而不致留邪,防風得黃芪,祛邪而不傷正,有補中寓疏,散中寓補之意。山茱萸、山藥、枸杞子滋補肝、脾、腎三臟之陰,陰陽相生,剛柔相濟,使腎之元氣生化無窮,蓯蓉、淫羊藿、補骨脂、巴戟天、鹿角膠、沙苑子、益智仁、黃精等補腎陽,再佐以酸棗仁收斂養(yǎng)陰,陳皮健脾開胃,理氣化濕;炙甘草補氣調中,為佐使藥。全方共奏益氣固表,溫補脾腎之功。
【關鍵詞】消渴類病,脾腎兩虛,玉屏風散合金匱腎氣丸加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