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瀉中上焦實火,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、牙痛、口腔潰瘍、扁桃體腫痛、膈間悶熱、大便干結、肺熱咳嗽等癥,可用本品清熱瀉火,常與生地黃、玄參、連翹、黃連、生大黃等同用。兼有外感表證的,可加荊芥、薄荷;咳嗽較重的,可加桔梗、瓜蔞、杏仁、枇杷葉等。
黃芩還能清熱燥濕,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濕熱病證。例如:濕溫、黃疸、痢疾、熱淋等。治療痢疾時,常用黃芩和白芍配伍,黃芩味苦,白芍味酸,酸苦涌泄為陰,痢疾時需要讓濕熱濁氣盡快涌泄出去,用黃芩和白芍不僅能起到酸苦涌泄為陰的作用,白芍為酸性,酸性收斂,把好的東西收住,配合黃芩清熱燥濕,把濕熱的病因清除。對中焦?jié)駸嵊粽舳碌狞S疸(陽黃),也常用本品與黃柏、梔子、茵陳、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等同用。
黃芩善于瀉火解毒,心肺在人體中的位置最高,陽氣最多,容易積累邪熱,火性炎上,內火常往心肺走,所以最容易生熱,黃芩入心肺,能清熱。黃芩既能清熱瀉火,也能清熱解毒;作為清熱瀉火藥,黃芩歸心肺經,尤其擅長清肺熱,對于肺熱咳嗽,用黃芩一味藥就是清金散。但是要注意,肺里有實熱才能用它來清,如果是肺受外感之邪,應該通過解表的方式,打開毛孔腠理,通過出汗的方式把熱往外宣散。
黃芩清少陽邪熱,病邪居于少陽而出現(xiàn)寒熱往來、口苦咽干、胸脅苦滿、食欲不振、惡心欲嘔等癥,可以黃芩配柴胡、半夏、生姜、甘草、黨參等(如小柴胡湯)。
黃芩止血,準確的說應該是涼血止血,因為黃芩可以清熱,所以黃芩主要用于熱邪侵擾,迫血妄行的出血,例如肺熱導致的咳血。黃芩的安胎作用也是一樣,主要針對熱邪壅盛導致的胎動不安,而肝腎虧虛,不能充養(yǎng)胎元的情況,是不能用黃芩的。常用的組合就是黃芩合白術安胎。婦女妊娠,因胎熱不安而出現(xiàn)惡心嘔吐、心中煩熱、口中吐水、腹部不適、饑不欲食等癥,可以黃芩配竹茹、橘皮、生姜、黃連、紫蘇梗、茯苓等。因為黃芩以走上焦為主,不會去下焦傷胎,比較平和,配合白術健脾、安胎,治療胎熱造成的胎動不安效果很好,
黃芩酒炒偏用于瀉肺火,治上焦?jié)駸幔稽S芩炭可用于各種熱性出血。
據現(xiàn)代研究報道,黃芩有退熱及利尿作用,可降低血壓,對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大腸埃希菌、百日咳桿菌、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肺炎球菌等皆有抗菌作用,對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用量一般為3-9g。